做出类拔萃的学生
彭学武
昨日回校与同事们交流起学生来。有的老师说,现在考市实验,好学生都不行,必须是优秀的学生才行。
好学生学习成绩也不错,在班级中属上游,但是当面对八九千学生一起竞争的时候,这样的好学生就太多了。所以,好学生并不占优势,而只有那些优秀的学生才会在这八九千学生中脱颖而出。
何谓优秀的学生?
优秀的学生就是出类拔萃的学生,就是拔尖的学生。他们思想品质高尚,境界高远,目标明确,大度大气。这样的学生发展全面,不存在偏科现象。在初中阶段,不分文理科,那些偏科的学生都会在中考中吃亏。就现在的中考来看,各门学科的成绩都计入总分。有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学科就比较努力,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就不想学,甚至学得很差。我记得以前曾经讲过李敖教育女儿的一个故事。当年他的女儿对英语老师有意见,觉得英语老师对自己有偏见,所以,就不太喜欢英语老师,从而使自己的英语学习也受到了影响。当李敖了解到这件事情后,就告诉自己的女儿,不管英语老师对你如何,你先学好英语。女儿很懂事,于是努力把英语学好了。结果,女儿发现其实英语老师对她挺好的,并没有什么成见。其实,多数教师对待自己的学生都很公平,只是有时与个别学生沟通不到,从而产生误解而已。所以,作为一名学生,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,都应该把各门功课学好。你必须牢记一点,知识对你永远没有任何成见。当你面对人生重要选择的考试时,人家不会因为你对这门功课有成见,而给你降低分数线。
有的学生可能会说,这门功课对于我来说太难了,我就是学不好。不仅是学生,部分家长和老师也会有这样不正确的观点。我提前把我的意见说出来了,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。我们确实可能学得不如有的同学好,但是我们达到优秀的成绩并非不可能。记得梁实秋先生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述说过这样一件事。当年在清华,他始终认为自己不是学理科的那块料,所以学得也非常差。但是当留学美国的时候,因为有些理科必学,还必须拿到一定的学分。结果如何呢?梁实秋先生的这些理科学得非常好。他因此也说,那些认为自己不能学好某些学科的认识都是主观的,并不正确。对于这样的观点,我是完全赞同的。
我不否认有天才,如16岁的游泳小将叶诗文,能游出这样的成绩,这不是一般人通过训练就能达到的,她确实是这方面的天才;我也不否认人的智商有差异,就智能理论来说,这是正确的,但是对于现在大家所学的知识,若说你掌握不了,还真不是这样。只要功夫做到,只要你真心在学,只要你有必须掌握的决心,就一定能够把这些知识掌握好。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任何一名学生都能够做到出类拔萃!
各位同学,只要想,只要做,只要全面,你就会成为优秀的出类拔萃的学生!
评论